红色家风亲人讲述〡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孙女陈红:从奶奶的遗书里读懂家国情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赵一曼临刑前给儿子的信 徐光荣 红色家风亲人讲述〡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孙女陈红:从奶奶的遗书里读懂家国情怀

红色家风亲人讲述〡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孙女陈红:从奶奶的遗书里读懂家国情怀

2024-07-13 0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

红色家风感人至深,红色家风催人奋进。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生动展现红色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家庭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家风,本报即日起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传承红色家风”专栏,通过挖掘红色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家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视频制作:陈晓冰

5月的成都,微风徐徐,花草繁茂。走进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孙女陈红的家,一股清新的味道扑鼻而来,家中阳台上,鲜艳的三角梅竞相开放,青绿的柠檬果挂满枝头……

“闲暇时,我喜欢和绿色植物打交道。看它们发芽、开花、结果,静谧而美好。就好像平凡人生的起落,虽默默无闻,却也于无声处倔强地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言谈间,陈红语调平和,淡然的目光里有一种坚毅。

“奶奶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为革命理想”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个英雄奶奶,心中颇有自豪感,但是真正走近她的时候,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拍纪录片《赵一曼》,历时两个多月,自己跟随剧组从奶奶出生的地方到战斗的地方。”陈红感慨道,那一刻,她从内心里深深地感到奶奶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闪耀着人性的英勇与果敢,她理想信仰坚定,坚信革命的胜利。

赵一曼孙女陈红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陈晓冰 摄

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于现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的伯杨嘴,她出生时,家境殷实。8岁时,她就开始在私塾读书,10岁那年,在中共党员、优秀革命活动家郑佑之引导下,接触了无产阶级先进思想。

18岁那年,赵一曼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了革命道路的生涯。21岁时,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26年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赵一曼又前往苏联莫斯科大学就读。

“奶奶一直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无论是在黄埔军校读书,还是在莫斯科求学,都表现出对党忠贞不渝,随时做好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准备。”陈红激动地说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赵一曼不畏危险,前往东北从事抗日斗争工作。1936年8月,她面对日本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坚贞不屈,丝毫不透露党的秘密,慷慨就义。

“纵观奶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的三次选择都是为革命理想,每一次选择都是迎难而上。如果不选择的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赵一曼。”陈红说,奶奶第一次选择是反抗缠足,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为革命信仰奋斗一生。第二次选择是和爷爷陈达邦在苏联结婚后,本可以安心待在苏联,但是她毅然选择回到祖国,从事革命斗争。第三次选择是在东北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酷审讯,从不屈服,可见奶奶心中有一颗至死不渝的革命种子。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的一生定格在31岁的时光里,从红妆女儿到巾帼战士,从大家闺秀到民族英雄,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大义凛然、英勇无畏、悲壮光辉的人生篇章。

“奶奶的遗书蕴藏道不尽的精神力量”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陈红的家中见到一尊汉白玉雕成的赵一曼雕塑,姿态挺拔,目光凛然。

“我没有见过奶奶,从小跟随奶奶的二姐,也就是我的姨婆李坤杰长大,但是奶奶的模样清晰地刻画在我的脑海里,她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我前进。”陈红笑道,自己的模样和奶奶有几分相似。随后,她拉开密封的塑料袋,从中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奶奶与她父亲的合影,还有父亲抄写奶奶的遗书,以及自己抄写的奶奶的遗书。

革命先烈赵一曼与儿子(宁儿)的合照

照片与遗书这些珍贵的物件,从未离开过她的身边,她搬过数次家,走到哪儿,这些珍贵的物件都视如珍宝般珍藏着。

1935年11月,在反日伪军“讨伐”战斗中,作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赵一曼,率部与日军激战,不幸受伤被俘。

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珠河县(今尚志市)英勇就义。牺牲前,赵一曼给儿子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遗书,还留下了一张母子合影。

直到20世纪50年代,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多方寻找自己的妹妹,历尽曲折才确定赵一曼正是自己的妹妹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陈红情不自禁地读起遗书,读着读着,眼里开始闪烁着泪花。她告诉记者,这是父亲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知道自己是赵一曼的儿子时,当场抄写奶奶的遗书。父亲平时的字迹很工整,但抄写下来的奶奶的遗书字迹却很潦草,可见当时父亲的心情是多么复杂,悲痛、遗憾等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并当场用蓝色的钢笔在自己的左手臂上刻上“赵一曼”三个字,伴随他的一生。

说起奶奶的遗书时,陈红坦言,“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这几句话对她的感触很大,奶奶的遗书里,蕴含着满腔的遗憾和不舍,承载着一位母亲的柔情与赤胆。

赵一曼纪念馆墙上悬挂的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信。陈晓冰 摄

“我当时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参军,最大的梦想是当兵,最遗憾的也是没有去当兵。”陈红说到这儿时,便拿起自己抄写的那份奶奶的遗书,一张白纸上写着刚劲有力的字,“这是我照着父亲抄写的奶奶那份遗书抄写的。”陈红说自己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奶奶心中对革命的信仰,也似心中的一座灯塔照亮她的人生之路。

1976年,陈红高中毕业后,就到了赵一曼出生的地方白花镇当知青,虽然与自己参军的梦想失之交臂,但是她谨记父亲的教导:“不要以为烈士后代就和别人不一样,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能给奶奶抹黑。”

“弘扬‘一曼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张奶奶与父亲的合影,一份烈士证明书。在陈红看来,那是奶奶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你们现在看到的革命烈士证书是后来尚志市补发的,庄严的国徽下清晰地写着革命烈士证明书字样,落款是2005年7月9日。父亲在得知自己的母亲是赵一曼时,拒绝了领烈士抚恤金和烈士证明书。

陈红提到,她也会把奶奶如何勇敢面对敌人,如何坚守革命信仰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女儿听,也像父亲要求她的标准一样要求女儿,女儿从小就很努力勤奋,考大学找工作都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如今在一家外企工作,生活普通但很知足。

故土犹存,斯人已逝,英雄的精神在传承,英雄的力量在传递。

从成都到宜宾,大约200公里,这对陈红来说,与其说是一段路程,倒不如说是她生命中热爱的故土。

记者在赵一曼烈士纪念馆看到,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了解赵一曼的热血抗日故事,感悟“一曼精神”,汲取红色力量。

“每年我都要从成都去奶奶的纪念馆很多次,瞻仰英雄奶奶,讲述‘一曼精神’。尽管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丝毫不影响自己追寻奶奶的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陈红说。在她印象中,那是2015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她去往全国各地宣讲“一曼精神”,来回的路程是48张机票,但是她不感到劳累,传承红色基因一直在路上。

“作为一曼烈士的后代,做一个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弘扬‘一曼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陈红的语气很坚定,回想自己今年清明节时,给中学生们讲述奶奶的故事,她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讲到奶奶写给爸爸的信,她都控制不住情绪,眼睛总会被泪水模糊。中学生们听完奶奶的故事后,都非常激动,自己也很激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了新时代,过上了新生活,如奶奶所愿,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幸福安宁。”陈红说。

写给奶奶的信

奶奶: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您留给您的宁儿、我的父亲的最后嘱托。父亲看到这封信是在您牺牲20年后,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父亲几乎哭晕在您的绝笔信前,您可能想不到,之后父亲用钢笔把“赵一曼”三个字刻在了自己的手臂上,陪伴他终生。

我还不到1岁,就被父亲送到您的老家四川宜宾,他希望我永远记住您老人家。跟您一样,我也是24岁做了母亲,从此每当想到您当年不得不与幼子生离,我总是会去想那时您内心有多不忍,有多痛彻心扉。要是可以选择,我愿意有一个能够与我们一起粗茶淡饭平静生活、共享天伦的奶奶。您老人家也应该这样憧憬过吧,不过为了更多人不再母子分离,不再流离失所,您选择了为国牺牲,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奶奶,您走了85年了,为之奋斗的祖国更没有忘记奶奶您是为国而牺牲的,在您的故乡翠屏山上,有一座您的汉白玉雕像,每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瞻仰者,来到这里给您送上一束白色的菊花。在您战斗过的哈尔滨,有一条以您名字命名的一曼街,您就是矗立在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如今,您的孙女,我都已经有了外孙,您的第五代都7岁了,可爱极了,我和女儿一家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如今,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新时代,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您知道吗?您当年从四川宜宾老家到武汉黄埔求学,路程都是好几天,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祖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而感到骄傲。

您的孙女:陈红

原标题:《红色家风亲人讲述〡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孙女陈红:从奶奶的遗书里读懂家国情怀》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